知道世界合唱比赛已经很久了。 刚开始时叫“世界奥林匹克合唱节”,2000年创始就知道。从一开始一个合唱比赛就定位这么高,规模这么大,就有这样气吞群雄,包揽天下的气势和雄心,让人不得不印象深刻。 开始以为这和我们“爱乐”没有什么关系,像一支地方的球队,无论打得多么好,也不会奢望进奥林匹克的赛场一样,“爱乐”从来没这么想过有一天会迈进这个门槛。 2006年第四届“奥林匹克合唱节”在厦门举行,厦门组委会派了专人来动员我们,“爱乐”还是没敢去接这个茬。 直到2012年有了王军,大刀阔斧重组了“爱乐”,有了“室内团”,2014年7月“爱乐”这才有底气,有胆量挤身这个行列。 之所以2014年要义无反顾地参加,除了因有王军,有了“室内团”这个塔尖,更因为第八届的举办国非常特殊,它是拉脱维亚。而拉脱维亚是全世界唯一将“合唱”立法的国家,在它的国家里,法律规定每个人是必须要接受合唱教育的。 那么在这样的国家,合唱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呢?这种好奇强烈地僚拨着我们心弦,这也是我们热忱渴望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的原因。 大概因为世界上很多合唱团是这么想的吧,所以这一届合唱规模达到了鼎盛——有73个国家的460个团队近3万人参加,水平也达到了最高。 “爱乐”是7月12日抵达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17、18日参加过两次比赛,19日参加过颁奖仪式和闭幕式后(“爱乐”获两个银奖,其中一枚是银奖第一),20日在里加正式旅游一天,至21日离开里加,一共在里加待了9天。 9天里主要时间、精力在排练、比赛、参加各种活动上,但因身在其中,也看到了、听到了许多让人惊诧、震撼的情景,这些情景虽然只鳞片甲,但窥一斑可见全豹,也还是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拉脱的合唱状态和水准。 情景之一:60万人的里加有200个合唱学校,我们步行穿梭在里加石板路上、小巷中、大道上,导游会不时指着一个挂着牌子的、毫不起眼的屋子说:这个是合唱学校。并且告诉我们,在这个国家,孩子们只上半天学,下半天是要去接受音乐、合唱、器乐训练的,从最基础的视、唱、练、耳开始到组织合唱团,而训练的所有费用,都是政府买单; 情景之二:460个合唱团在里加比赛,如果在海口真不敢想象,上哪儿去给他们找这么多的排练场,但里加作到了。我们团曾经用过的一个排练场是在一个摆放着各种长勺、脸谱的民俗博物馆里,地点很偏,面积很小,但它就是一个正规的排练场,坐椅、钢琴一样不缺,有人告诉我们,象这样的排练场,里加到处都是; 情景之三:里加有许多场馆可以比赛——有16个专门的音乐厅、有政府的演出场,有大学的音乐馆…….没有隔板,不用扩音器,全都是纯粹的音乐厅。不像我们海南,为一场合唱比赛会为馆场伤透脑筋; 情景之四:在里加大学走台时,我们在它的大学饭堂进行训练,意外发现了有一架三角钢琴就在它的前方台子上,也就是说这钢琴是为饭厅服务的,在这儿是可以一边吃饭一边听着音乐的。甚至可以在饭厅开他(她)的独奏音乐会,可以三五成群上去来一段小合唱,吃的不知会怎么样,但听的绝对是美妙绝伦。在里加的大学里佐饭的可以是歌声、琴声,这种情景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情景之五:因为这次比赛有460个团队,有的团队要有几个组别参赛,所以比赛达800场之多,因此有些比赛只能放在小的音乐厅(只能坐两、三百人)。但就在这样不起眼的小演出厅,竟然摆放的是“斯坦威”,这种钢琴犹如汽车中的“奔驰”,价值在一百万以上,在海南只有一架(在海师)。可在里加,我们的自愿者说,到处都有;还说拉脱政府为合唱不遗余力,可以倾其所有,拉脱维亚自己国家的、和欧洲各国的、和邻近几国的合唱比赛,一年不知有多少。 情景之六:在海南举办过多次合唱音乐会了,也有过多少次合唱比赛了,最让人头痛、费神的还不是演出的内容优劣,而是观众的组织。如果是政府组织的,我们会看到一半是面无表情的军人,如果是民间,我们会听到如菜市场的喧嚣和犹如小学开运动会的孩子们奔跑、尖叫。但在里加,只有朝圣一样的盛装的、肃穆如洗礼一样虔诚的人,这其中有100多岁的白发如雪的老人,有年轻的夫妇,有中、小学生…..除了台上的音乐,连呼吸的声音都没有,连我走笔在纸的沙沙声也成了让人侧目而视的噪音; 情景之七:一个不到200万人口的拉脱有近90个团队参加了这次比赛,有一半的团队得了金奖,有7个团荣获金牌第一。在盛大的颁奖仪式上,多少次聆听拉脱国歌那抒情、优美的旋律,多少次目睹拉脱的红白红的国旗冉冉升起,多少次亲历拉脱所有人的集体狂欢,如果不是亲自听见过那些团队无可挑剔地、出神入化的演唱,如果不是坚信这些来自世界的84位公证无私的、泰斗级别的评委,那么真可以让所有人产生巨大的疑惑; 情景之八:去过欧洲许多国家了,也去过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了,但只有里加的女人是最优雅、最有教养、最有文艺范的。几乎所有的女人,无论胖瘦、高矮、老少,几乎都是拽地长裙,走在路上,每一个女人都举止高雅、盼顾生辉、绰绰动人,好像穿越在中世纪,穿着撑棚衣裙的女主人迎面而来…… 我和“爱乐”的姊妹们讨论过这一现象,几乎这只能有一个结论:这是多少代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薰染的结果; 情景之九:7月20日结束了比赛,我们里加的旅游只去了一个郊外的古堡,古堡历史斑驳,风景如画,中心广场的剧场还可以想像昔日贵族生活的场景,但最让人动心的还不是这个,是我们邂逅了一个它们这个小镇传统的、每周一次的音乐赏析会。 上午十点音乐会开始,九点过附近的居民就在钟楼前的草坪坐满了。多半是全家出动,或是推婴儿车来、或是陪伴自己的父母、或是铺个塑料布、或是带个小马扎,坐的、半躺的、站的,一场主题为“莫扎特”的音乐会就开始了。三个演奏人员,一个主持人,演一段、讲一段,没一个人走动,没一个人讲话,连婴儿也没有声音。 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他们的娱乐爱好,这个民族的音乐浸润、教化、就这么像阳光、空气一样的开始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国家为什么成了这样?我一直在苦苦追寻原因,我问过许多人,包括基金会的何炬,没有人能给我答案。 直到我从网上搜寻到了一份资料,这份资料回答了我所有的疑问。 原来一切源于100多年以前,即1873年的拉脱维亚的“首届歌唱与舞蹈节”,自那时开始,这个传统就一直被遵循、传承和不断丰富、发展开来,这个节日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举办世界合唱比赛的冈特.铁驰主席说里加开放、极富创新力量,并且美丽动人,因为它的人民从浩瀚的艺术海洋里继承了丰富的文化特别是合唱遗产,自从100多年前主办“歌唱与舞蹈节”以来,它对酷好音乐的拉脱人民来说意义非凡。 拉脱维亚的文化部长说:“拉脱维亚人民深深知道歌唱中蕴藏的巨大力量和价值,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将独特的合唱节作为传统继承下来的国家,这个传统为这个国家培训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指挥家,而这些作曲家、指挥家又反过来推动这个歌唱的节日。拉脱人民深深了解歌唱带来的积极的动力,深深了解艺术能让这个国家更加美好!” 因此部长说:“拉脱维亚是歌唱之王国,这不仅是歌唱,这更是我们的文化和传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灵魂!”一个国家竟然将音乐、合唱视为灵魂!!!正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才有这样的高度!正因为有这样的高度,才有这样的局面和水准! 正因为此,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开幕式由拉脱维亚的总统为它掀开了帷幕!,这恐怕是在任何一个国家也作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