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
官方微博
   
  推荐阅读
更多>>
  热点文章
更多>>
  爱乐心音 - 指挥讲坛 - 在爱乐我们有幸邂逅这些合唱指挥大师(三)
指挥讲坛
在爱乐我们有幸邂逅这些合唱指挥大师(三)
发布时间:2015-4-14 8:16:02 阅读次数: 来源: 作者:林丽芳 图片:

很多时候“慢”是为了“快”


    曾经在曹丁大师的排练中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慢”是为了“快”。
    曹丁大师始终强调合唱排练一定要把读谱工作做好,读谱不仅要准确,还要熟透。不要急于填词歌唱,否则将会因为“快”而陷入烦恼的“慢”的困境!
    在王军大师的排练我们更是看到了什么是严师。在昨天的排练中,王老师在《思念》的细化排练中,一个切分节奏的读谱和填词歌唱用了不下于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读谱的修理工作。从固定节拍的导入,到准确节奏的拍点,手把手,口把口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对团员进行准确的节奏、稳定的速度的严格调教。他那犀利的眼神,他那敏锐的耳朵,他那严谨的风格,让所有的人都别想在队伍里“混”过。经过艰苦的磨合,终于让作品的最精华乐句和灵魂色彩得到了彰显。
    “慢”是为了“快”。这话说得是多么精辟啊!反思我自己以往的排练和歌唱过程,之所以会出现音色有“瑕疵”的现象,之所有会让人觉得听到“脏兮兮”的感觉,之所以始终给别人觉得唱得很“业余”的份儿,难道不是因为我们连最基本音乐素养都达不到吗?声音的材质且不说,但音乐的准确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我呢,有时为了迎合大家的心里,不忍心让大家纠缠在一个小节的节奏里,不忍心让大家对着某一个音符的音高音准“慢嚼细咽”,更不忍心让大家在集体中当“中华鳖精”而“克制”地歌唱……。于是,便怂恿了    一些人的“放肆”和“自我感觉良好”,即便是唱错了也自鸣得意,即便是当了“杀手”也沾沾自喜地把自己当做“音柱”……。
    更要命的是,这种现象几乎是很难抑制的。不是吗?常常是这次排练解决了的问题,下次又被一些“弱智”和得了“健忘症”的宝贝还给了老师,这次唱准了这个技术性很强的节奏,下次又被那些经常不来排练的人破坏得无声无色。弄得我这个“周周”很多时候是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开一个耳朵关一个耳朵。也就实在是苦了千辛万苦远道而来为我们调教的王军大师。
    还是那句话:大师就是大师!有大师执棒,在爱乐重新洗牌后的合唱音响里,大师的耳朵里绝对不能容忍任何乌七八糟的东东了,相信我们再也不能出现这些与合唱不和谐的音响了!“不要不把音符当音乐!”因此,我发誓,从今往后,我这个“周周”也要对自己“狠”一些,对团员“狠”一些,对新人“狠”一些,对那些经常缺排的团员更“狠”一些。宁可慢!不可脏!宁可缺,不可滥!潜下心来,让每一个团员视唱过关,音准过关,音色过关,合作过关,演唱过关。
    记得自己今天说的话:“慢”是为了“快”,否则,“快”必定会导致更加的“慢”!

               

老师上课我“练琴”


    “意识在心理学中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意识原意为精神活动。意,既是自我的意思。识,就是认知,认识。合唱意识是指合唱艺术活动中集体达成的歌唱、音色、音准、声音流动、声部和谐默契等群体意识。这种“意识”在合唱艺术活动中无时无刻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活动形式。在集体艺术活动中“统一”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集体艺术活动要求。合唱团在合唱艺术创造活动中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准就要在音乐的节奏、音准、音色、力度、表现等方面做到统一,从而完美地展现出合唱艺术的独特魅力。要做到音乐表象上“统一”首先要在“意识”上做到统一。有了“意识”上的一致才会达到合唱音乐活动中的“统一”从而达到集体艺术活动的特有美。“
    这是笔者在王军老师论《合唱中歌唱者的合唱意识》文章中摘抄的一段精辟的论述。这段论述把合唱的合作意识提高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
    在今天上午三团的排练中,王军老师就合唱排练中屡次出现的音准、节奏、速度、协和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用老师上课和学生练琴来比喻排,恰到好处地阐明了合唱的排练和自己预习的关系。
    诚然,作为业余团体的合唱群体,每周只有一次的排练时间,出去练声,整理队伍,讲些注意事项之类的“废话”,所剩的时间已经有限之有限。而作为合唱“灵魂”人物的指挥,更是不可能在这分秒必争的宝贵时间用于个体(个人)的调教,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为个别不到位、不会唱的人“作陪”而“无谓的牺牲”大好时光,于是便造成了顾此失彼,顾“表”失“里”的局面,造成了王军大师每次来排练的“失望”甚至“发飙”。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让许多课下非常因热爱而努力的姐妹们“深受其害”甚至于“无颜”拜见大师!
    作为常任指挥我要呼吁的是:亲爱的姐妹们,大家千万不要忽视每一次的排练、哪怕是小组的练习,特别是排练前的读谱练习,当然这还远远不够。
    “笨鸟先飞”说的是当你在某个领域里处于相对“弱智”和“低能”时,而你又对这个领域充满无限热爱时,你就一定要用足够的努力迎头赶上!除非你完全不热爱,把进入合唱团当成为自己“作秀”,为自己脸上“贴金”。如果热爱,我相信你不会如此不把音符当一回事,你就一定会对自己负责,对所有的人负责,对老师负责,你就一定会“笨鸟先飞”,在老师上完课后自己认真的“练琴”。否则,再高明的像王军大师这样的金牌指挥都无济于事,更别说像俺这样无名鼠辈的小师了!
说真的,每一次大师的排练,每每一一抽查时,都会让作为常任指挥的我忐忑不安,(此处省略许多原因的解释)甚至有些“无地自容”,有些气馁和“放弃”的念头。不为别的,就为自己无能驾驭好团队!而合唱恰恰是一项任何人都不可或缺的集体活动,我真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有足够的魅力来感召每一个团员。
不管怎么说,为了对得起“爱乐”的信任,对得起热爱合唱的姐妹们,更对得起自己对这份事业的酷爱与虔诚,我还是不会轻易言“弃”的。但愿通过这次的排练,姐妹们能够对老师的要求有足够的认识,做到“老师上课我’ 练琴’”让每一次大师的排练都充满微笑与赞扬!
           大师的“发飙”效应
“老师的一声断喝实是妙极!能让人即刻猛醒,刹那间感到空性,打香板的意义也在于此吧。实在是高明之极!明天老师又亲临面授,又是一次难得的精神大餐。”
这是我昨晚在一QQ好友可见看到的一段精彩绝妙的文字,真是感同身受。
确实,“发飙”是一种行为,“发飙”更是一种性格与气质。然而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把“发飙”达到一种境界和一种至高无上的效应的。
听过海顿《惊愕交响曲》的人都会知道,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而海顿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却出人意料之外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据说是当年海顿很讨厌那些在音乐会上打盹的女士们,于是就用此办法来使她们惊醒。但另有报道说海顿当时只是“想用一些新的东西来使我的观众感到惊奇,使首演更精彩”。无论如何,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海顿用音乐作品来“发飙”确实达到了令人惊愕的效果!
    大师王军老师在排练过程中也有许多精彩的“发飙”,而每次“发飙”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譬如,当团员们很“自觉地”随着他的范唱或钢琴一起得意地歌唱时,他会突然“发飙”,为的是让所有的人听清楚他的要求以至于不浪费太多的时间;譬如:当团员们像菜市场般地讲话或发出叽叽喳喳的响声时,他会猛然“发飙”,于是,排练的良好习惯便在瞬间养成了;譬如:当团员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声部不能准确进来时,他会愤怒地“发飙”,于是所有的人会顿然清醒,或小心翼翼,或凝神静气,于是声部便达到了和谐与均衡;譬如……譬如……相信每一位团员的脑海里都会对他的“发飙”的帅气和风范挥之不去!
其实,相比之下,大师王军的“发飙”算是斯文和柔和的啦,记得我在指挥排练我们一中合唱团的时候曾经请过的另一位大师,他的“发飙”才真正让人心惊胆颤,我不止一次地接到家长说孩子晚上做恶梦的投诉。但如果不是这样的“发飙”和我近乎“残忍”的严格训练,怎能获得全国中小学合唱一等奖的殊荣?
在大师的“发飙”中,我们的团员逐渐养成了排练的好习惯与次序;在大师的“发飙”中,我们的团员懂得了声部间的相互倾听,相互“忍让”,相互靠拢;在大师的“发飙”中,我们懂得了合唱的精髓与魅力,准确地诠释了这作品的每一个音符的内涵;在大师的“发飙”中,我们的团员更加热爱合唱,更加凝聚在爱乐的歌唱气场中。
   我坚信,大师的“发飙”效应,一定会让爱乐更上一层楼,大师的“发飙”效应,一定会让我们的歌声更感人!
王军老师在11月25日排练中表扬了二团,批评了一团组织纪律,引申了女人素质和修养的问题,我认为王老师要求严格体现了他的责任和品味,这个要求非常对,以前我们忽视了这一块,现经过改革,“爱乐”全面提升,更需要补上人的素质这一块。
合唱是音乐的顶端,在顶端歌唱的人,一定要对自己有要求,一定要修炼自己有很高的素质,只有这样歌唱才能从内心深处去体验、去感悟、去表现。
一个优秀的女人的修养包括: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互相体谅(包括体谅团长、声部长,给她们支持、信任、回短信);包括习惯倾听和思考;包括衣着得体、仪容端庄;包括不抱怨、不猜忌;包括心生感恩、永怀感谢;包括面容永带一种微笑,溢着一种平和慈爱的光辉;包括始终怀着一颗敬畏、谦恭之心,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在无穷大的宇宙面前,每一个人不过是一粒尘埃;甚至包括哪怕是受了委屈,吃了亏也要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相信祖训——吃亏是福,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总之,一个平和、宽容、宁静、奋进、坚韧的女人就是一个优雅、可爱、美丽的女人。
“爱乐”的姊妹们:让我们一起努力!
这一次的排练大师没有“发飙”
这一次大师排练没有“发飙”,我感觉这就是对我们的最高“奖赏”!
不是吗?那天晚上排练完后,所有的姐妹们脸上都写满了微笑和幸福的音符——电梯里,走道上,大家舒心地谈笑着,美好地哼哼着,意犹未尽地沉浸在排练的愉快氛围里,所有的快乐都是不言而喻的。
在各个的快乐中,我觉得体会最深的可要算我们的小钢伴“妙妙”啦!那晚我刚准备休息,顺便查一下手机的信息,瞬间,一条微信很耀眼地进入我的眼球:“今天大师排练没有发火,举国上下拍手欢呼……。”我顿时大笑不止,宁静的夜晚这笑声让家人误以为我在做梦!“哈哈哈!”
我回复了三个笑脸给妙妙,还小心地询问她:“你和王老师是微信好友吗?”她似乎有所“醒悟”:
“哈哈!不是!”
其实,王老师要是在第一时间看到这条微信,相信也一定非常开心的!不是吗?只有把合唱团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才会对他所在的合唱团如此用心,如此呕心沥血,如此废寝忘食。对于三团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群体,王老师可是倾情关注,费尽心血。只要不达标,他就会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发飙”,一次次的焦急,一次次的劝慰,一次次地鼓励……。
要感慨的是这个群体的一种“正能量”,在经历的与男团“PK”香港赛事的“挫败”之后,大家不仅没有气馁,没有言弃,而是重新审视自己,明确目标,寻找方向。把歌唱当成人生的一种快乐,把合唱当做生命的一种礼赞,大家在歌声中变得淡定了,从容了,潇洒了,也变得严谨和讲究了。将近三十个团员报名参加培训班进行音乐素养的“回炉”,所有团员们每次排练依然是提前到七点钟进场,各个声部积极地读谱唱词,背唱,一切都那么自然,那么流畅地进行着。
那晚,王军大师如约来到三团的排练厅,很认真地听完练声后,我轻声说:“老师,我们给您把几首歌曲唱一遍吧?”大师微笑道:“好啊!”
王老师很仔细地聆听完《铃儿响叮当》《思念》和《葡萄园夜曲》,我揣着忐忑与不安地准备迎接他的“判决”,只听他很和气(这个形容不一定准确)地说了声:“不错!有进步!”所有的人都被注入了一种兴奋。接着大师就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很细致地一一修正,反复地引领着大家走向合唱的更高级境界。
应该说,这样的排练是令人充满美好而难忘的!正如王军大师之前曾经“预言”的那样“相信我!相信你!相信三团!”
这一次的排练大师没有“发飙”,让三团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与前景!
感谢王军大师!三团加油!爱乐加油!

        “封闭”日记
那年,参加全国合唱比赛和第七届意大利国际合唱比赛前夕,在全国著名指挥大师青歌赛金奖指挥桑叶松老师的提议下,我们海口市女教师(由全市优秀音乐教师组成的)合唱团的全体团员被“封闭”在距离海口较远、较偏僻的万宁的一个幽静的酒店里,接受了近半个月规格相当的“封闭”训练。为全国和意大利国际合唱比赛双双获得金奖做了最好的铺垫。
近日,在赴新加坡国际合唱比赛前夕,在大师王军老师的建议和安排中,我们同样进入了“封闭”训练的程序。用王军大师的话来说,封闭训练的确能够让人真正进入一种排除杂念,全身心投入歌唱的状态之中。于是,便有了这次封闭训练的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几乎相安无事的第一天!
住进酒店的当晚,也就是在王军大师到达之前,我们把参赛的六首歌曲认真地复习了。有些重难点还做了多次的练习——时间有限我们也仅能如此!但好歹也为第二天的合排做了些许的铺垫。由于第二天整个都在钢琴的伴奏下进行合排和声部排练,出现的问题基本上是集体的问题,譬如声部音准不够准确、声音不干净、音色不好听、声部“进”“出”声音不统一等。在大师的反复调教下也都基本能够达到要求,甚至有时经过大师的反复雕刻还出现少有的乐句和乐段的漂亮状态!于是大家仿佛看到了金灿灿奖牌的闪光!
不曾想在大师的眼里,这种状态才是最最基本的要求!距离金奖相去十万八千里!于是乎,在第一天晚间排练完毕的当时,大师决定次日进行分组考核抽查。大师用重新洗牌的规格亲自分组(完全不按以往组别)将全员全盘打散,每个声部一人单挑进行组合!
让大师想要撞墙的抽查!
恰似一声惊雷轰响、大师宣布的组合名单的声音刚一落地!每个人顿时都成了惊弓之鸟!原以为之前大师只是说说吓唬吓唬人、没想到果然成为事实、并且不容有更多的时间准备!更可怕的是原来配和习惯的组合也被重新打得七零八落,甚至有的团员彼此之间都还陌生!
天啊!整个晚上、酒店里的每个房间都几乎灯火通明、每个人都处于极度的紧张和兴奋状态、每一首歌曲的音符被唱得出了老茧!每一张歌页被翻得皱如咸菜叶!夜间的每一间酒店住房传出一阵阵或好听、或难听、或生涩、或熟练的读谱声!美舍河畔宁静的“腾鹏大酒店”里彻夜传递着悠扬的歌声!
歌唱是一种最复杂、最微妙的心理活动!终于、时间走到了那个令人心惊胆战的时刻!抽查开始了!不管你是彻夜未眠苦练、还是凌晨惊醒的精心准备、不管你平时多么有把握,还是原本就是有些混混的主儿,走到大师的面前、没有人不会发怵和慌张的!简直就像是一场高考场上的决定命运的拷打!
我替代“钢伴”一整天坐在排练厅,目睹了整个分组抽查的全过程。在各人、各种不同心理的作用下,真的是每个小组都不尽人意。不是合作不好,就是音准问题,不是音色“变态”,就是概念不清。不是没有状态,就是找不到“北”……反正,平日里那些充满自信地歌唱的面庞全都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阵阵让我心惊胆战的画面!
我都几乎崩溃了,大师难道不想撞墙?!
有的团员打起了退堂鼓直接就想放弃;有的为自己不争气的表现万分懊悔;还有的被吓得干脆就不知道自己。我很沮丧,也很纠结!我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这种掏心掏肺的付出是否有价值?!我更想不通为何是这样的一种结果?!作为常任指挥的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无语之中!
其实,王军大师说过,许多参加国际合唱比赛的团队,都是几乎每一届都参赛,并且都是演唱着相同的曲目,从不获奖到铜奖,从铜奖到银奖,最后终于获得金奖。我认识的一个沈音的学生,她告诉我说在大学的毕业前两年里,几乎都是在排练参加青歌赛《回娘家》度过的!以此类推,我们这些业余得不能再业余的合唱团体,单靠每周的一两次晚间的一两个小时的排练,就这样斗胆走上国际合唱他舞台,会是什么结果呢?!
“封闭”让我客观了!“封闭”也让我清醒了!接下来的“封闭”,我还会有什么感悟和收获呢?!
                                                      从佩服到折服
     ——读邢团长《拉托系列》之三“再识王军”有感
自从“爱乐”2012年11月“洗牌”成功,王军老师就成了我们的“爱乐”六个团的艺术总监和所有指挥的导师。
“这么多年,‘爱乐’请过中国太多的大师了,赖广益、谢忆生、胡德风、曹丁、陈国权、郑秋枫、陈光辉、王军、谢明晶……..每个老师有每个老师的风格,但王老师无疑是最严谨的一个。不是他的性格使然,而是他的耳朵太灵了,音乐的分辩力太高了。任何一点音准的差误在他那儿会被放大几十倍,在他听来犹如从天上差到了地下;任何一个节奏问题在他听来不可容忍,好比从东京误入了北京;而一个人的呼吸不对,不该呼的时候呼了,不该吸的时候吸了,在他那儿已经是刮起了“威马逊…….。”
这是邢团长在她的《拉托系列》之三“再识王军“中对王军大师最生动而准确的如是说。从我作为一个“爱乐“的常任指挥的眼光来看,这个评价实在是超级准确不过了!
我庆幸的是,两年多来,作为一名业余合唱团的常任指挥,能够在这样专业、严谨、细微、准确、高超的合唱大师的引领之下,从点点滴滴开始到指挥上的进步可见,排练中的收获满满。对我来说这是最高级别的学习机会,比任何深造、任何进修都来和合算。这两年,在“爱乐”的合唱指挥经历中我可是赚大了!
如果说,之前王军老师在合唱领域里的专业和敬业,以及他辉煌的业绩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话,那么经过短短两年的一路走来,我见证了他——一位国际型合唱大师真正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我从对他的无比的佩服转为深深的折服!尽管我无法准确地解释出两者的差别!我只知道后者比前者有着更高、更深的境界!
都说“指挥是合唱的灵魂!”这句话在王军大师这里我才真正找到了实践的真谛和理论依据!首先,王军老师不愧为真正的合唱大师!他对合唱具有一整套的理论支撑,他的合唱理论涵盖了国际水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这是他经过十多年来在国内外大学指挥专业的训练和在长期在群众合唱艺术实践中,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与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及观点。王军老师始终将这些观点渗透在合唱的排练中。两年来,在他精彩绝伦的每一次排练中,我解读到了他清晰而经典的合唱排练之精髓,和他毫无保留地为地我们这些“爱乐”常任指挥牵引了一条指挥的“角色”之路:教师——指挥——合唱指挥——合作者这样一条线索。
说得具体些,对于合唱指挥的角色,王军老师在排练中给我们诠释的淋漓尽致!排练中他从“教师”角色做起,一步一步地教会每一个合唱队员唱会、唱好每一个音符,掌握每一种节奏并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然后到“指挥”的角色,他明确要求我们要将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处理、要求贯彻下去,并积极要求合唱队员完全按照合唱指挥的要求去演唱作品。再到“合唱指挥”的角色,更多地运用合唱指挥的专业手段——指挥形体动作去指挥合唱团,用肢体语言告诉合唱团演唱时的音量、音准、气息、平衡、乐句、乐段、发音、音色、高潮等等。最后到合唱团的“合作者”的角色,他要求我们作为合唱指挥永远要清楚在演出时合唱团是主体、合唱指挥与合唱团是合作关系以及在演出时合唱指挥要根据合唱团在演出时的具体情况改变着不同的角色,其中包括:推动者、扶助者、欣赏者、合作者、指挥者等等。试问,有哪一个指挥能够如此详细而周密地得到大师这样无私的教诲?!
从合唱曲目的选择上,王军老师绝对是严谨而慎重地为合唱团进行精确“量身定做”的选择好曲目。在这个方面,王军老师的绝对精道就是把“爱乐“各个团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了决然不同的特色区分,理智地选择安排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速度、不同调性、不同张力的合唱作品进行耕作。从而达到“爱乐”“洗牌”预期的目标。这就是一个合唱指挥的睿智和绝招!”洗牌”不到一年的“爱乐”,就在“南方合唱周”相当规格的赛事中获得了两金、三银的好成绩。就连最最“弱势群体”的三团也取得了令人预想不到的银奖的佳绩。
都说“合唱是集体的艺术!”在王军的手下集体的艺术就是每一个人个体艺术的总和。只有每一个个体都达到了集体共同要求的水准,才能真正称得上是集体艺术的水准。为此,王军老师在排练中从来都不讲任何情面,他对任何音乐上的瑕疵都是无法容忍和姑息的!对新团员如此,对老团员也如此,对团干和老师更是如此。甚至对他最熟悉的团干和老师的要求更为苛刻!以至于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团员对于王军老师的严厉无法适从。我可是亲眼、亲身经历过了邢团长生动描述的一切:
“王老师在“爱乐”是以严厉出名的,说他是魔鬼指挥并不为过。有多少团员因为第二天他要排练睡不好觉,有多少团员怕被他抽查而不敢进排练室,我还见过他当场踢崩了谱架,见过有团员因他抽查手脚冰凉,全身发抖……..我曾试图想改变一下王老师,我说:‘我知道对你来说听不得我们唱错犹如眼里容不得沙子一样…….’‘但是’还没出口,他几乎咆哮,‘什么沙子?简直是钢锭!’我一下子顿悟了,如果一个人象容不得眼里的钢锭一样容不了唱错的音符,我还能要求他怎么样?”
为此,对于王军老师我也曾经听到过许多团员的不解,许多老师的疑惑和团干的纠结。感谢团长的文章让我反复思考了的这些问题。当然,深思的结果是:遇到王军大师是我一生的最最幸运!他使我真正懂得了合唱的精髓;走正了合唱的路子;感受了合唱的快乐;找到了作为合唱指挥的人生价值!
我有理由坚信:坚信王军大师一定会把“爱乐“带到风光无限的巅峰!

《又见丽芳说王军》(回复琴音<从佩服到折服>)
前言:这是我的一位许多年未谋面的老朋友、一位非常优秀的笛子演奏员写的一篇QQ评论文章:
“当我一看到琴音的《从佩服到折服》这个标题时,心里面第一时间就犯嘀咕:是谁敲开了她的门窗?是谁闯进了她的梦乡?她心在激荡,情也迷茫,谁是她第二个偶像?
于是乎,我很快的接着往下看,一看才知道她又在说王军……其实,我在她的很多文章中都看到过提及王军,但作为一个专辑来大说特说王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瞬间我就意识到:又有一位偶像级人物在她內心深处滋生了……。尽管我还没有接着往下看,还不知道她将会怎样说王军、论王军和评王军。就凭我对她性格的了解,王军在她心目中的份量绝对是非同一般。当然,我不敢冒昧地把王军与邢团相提并论,但我坚信,在“爱乐”这个大家庭里,能够让琴音佩服、折服乃至崇敬的,除邢团外就是王军了……。
在这里,我就不打算再重复琴音在《从佩服到折服》一文中的內容了,她在文章中对王军大师的高度评价及浓墨重彩的描述,足以印证我前面的猜测及感觉了。
在这里,我只想把琴音《从佩服到折服》的全文浓缩成以下一小段话,那就是:每每凝视琴音发过来的演出剧照,看着姐妹们英姿飒爽的队形和引吭高歌的容貌及豪情,我就仿佛看到了王军大师苛刻要求的成效;每每看到琴音拿着指挥棒的背影,以及她那种自信、自豪,挺胸、收腹、提臀的体态,等等,都都仿佛看到了王军大师的身影,都凝聚了王军大师的能量。如果不是王军大师有效的给力,我相信,你琴音的胸就挺不起、腹就收不住、臀也提不到位,更自信不起来和豪气不起来,希望琴音不要介意我的这几句玩笑式的话!
话说回来,我最最感谢琴音的就是:通过阅读你的诸多美文,使我在从未谋面完全陌生的情况下认识了海南“爱乐”大家庭里众多成员,尤其是认识了象邢团、王军大师这两位才华横溢的重量级的人物!“
 

第  1  2  3  4  5  6 
相关报道
·在爱乐的怀抱里成长
·在爱乐我们有幸邂逅这些合唱大师(四)
·在爱乐我们有幸邂逅这些合唱大师(二)
·在爱乐,我们幸运地邂逅了这些合唱大师!(一)
上一条:在爱乐我们有幸邂逅这些合唱大师(二)
下一条:在爱乐我们有幸邂逅这些合唱大师(四)
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
地址: 中国海南省海口市海府大道亚希大厦807室 联系电话:0898-65301018 信箱:hiaiyue@163.com
Copyright 2005- 海南爱乐女子合唱团 All Rights Reserved